30年后再回首,发现那抹灿烂的红色
小麦:最近看到您的新作“盛装的维吾尔族姑娘”,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和以往的作品不同,这次作品中您以少数民族姑娘作为创作素材,表现出浓厚的地域特征。这两次的新疆采风活动一定给您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能和大家谈谈这张作品是如何构思的吗?
王沂东:这幅作品的创作主要是为了参加新疆自治区政府主办、保利集团赞助的“新疆油画全国行---情系神州”全国巡展的活动,为此我去了两趟新疆,在那里深入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回来画的这张画。我曾经在1981年的时候去过新疆,记得那时是在上大学三年级的色彩课,老师带着我们二画室的两个同学,还有民族学院的同学一起去了新疆伊犁,在那里写生了3个月。那次的写生练习给我印象很深,我对少数民族形象的特征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一晃就是31年了,如今又去了新疆,与当时艰苦的条件不同,这次整个安排都很好很方便。第一次去找了些模特不太满意,于是就没画,第二次去的时候才看到这个小姑娘,觉得她的形象挺有味道,后来让她穿上她们民族节日的服装,那红颜色一出来我马上就有一种感觉:“就画这个了”,灵感就是从这儿来的。这个女孩的形象很善良很端庄,她的衣服也是既华丽又端庄严肃,所以我就选用了这么一种形式,没有什么动作,用绘画语言来讲就是色块、外轮廓线、形象、头部形的变化,还有色彩、质感、维吾尔族服装特有的图案,这些东西就很吸引人,我基本上是用传统油画的画法完成了这张作品。
艺术来源于真实,要深入探索,善于发现,精于选择
小麦:在您这么多年的创作过程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题材,并在写实的语言上不断的锤炼,在具有延续性的同时,每次的新作都会有一些新的东西补充进来,在这幅作品中您觉得有什么技术性的创新和突破?
王沂东:这张作品我画了3个月,准确的说是两个半月,虽然这张画在形式上很简单,但是里面其实有很多造型上绕不过去的难题,比如说外轮廓线的处理、紫红色的平绒反光的特征、刺绣的图案既要有绘画的表现力又要表现出刺绣的特征来,还要让它的色调服从于人物,还有人物肤色的特殊颜色等,这次创作在绘画语言上考虑的要多一些。
人物神态的把控是这张画最关键的,既不能画出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也不能画的过于张扬,因为这是一个又含蓄又活泼的形象。另外还要有这个年龄段的特征,这个小姑娘16岁,很精神,很端庄,是很正的一个形象,她的内心活动是很善良的,我主要是抓住了这个形象的瞬间。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张画有这么几个要抓住的点:一是维吾尔族形象的特征,这个特征要抓到;二就是维吾尔族16~17岁的天真的女孩子,她的年龄、性别的特征,这个年龄段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把握,要自己给它一个明确的形象;三是少数民族服装中的图案,有它特有的美感,不能潦草的勾两下,要画出它的质感、它的特征,比如人物裙子的红平绒的质感特征;最后构图要简洁明了、大方,构成画面基本的精神面貌。
小麦:很多人说您的画是有灵魂的,画中的人物好像是有生命一般,在您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您通过对人物神态的精细刻画,令人物形象有一种恒久性。可以谈一下您在这幅创作中,是如何把握人物神态微妙的特征的吗?
王沂东:这张画我完全是从绘画语言的传统角度来考虑的,比如一开始的起稿,就是用线描起的,用线描先把它勾出来,勾的非常准确,然后再画,这种正面光的画法我主要参考学习了13,14世纪的欧洲宗教画的一些画法。我觉得这张画整个画面的感觉带有一点宗教色彩,包括动作、神态、比例,都带有一点神秘和庄重的感觉。除了抓住这种微妙的感觉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把神态画的恰到好处,形象的把握是这张画的关键,不能表露的太过,又不能一点内心活动没有,这个16、17岁的孩子的年龄特征要把握好。另外人物形体的变化也是和汉族人不一样的,造型的特征和肤色的味道也和北方汉族的形象不太一样,特别是在红颜色的关系里面,皮肤的颜色更是有些特别的味道。画中虽然没有情节,但是它本身的形式感和模特的精神面貌,就已经能够很好的表达她的感觉。
用一位艺术家的眼睛,来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
小麦:在这两次的新疆采风之行中有没有特别令您印象深刻的地方?
王沂东:记得这次去塔什库尔干,那里的老百姓特别的善良,我觉得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人对生活的态度都很接近于完美,听说塔吉克族有很多乡很多村,20多年来从来都没有刑事犯罪,没有小偷小摸,大家都是互相帮助互相爱护,那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生活状态。当时我们到了一个塔吉克族的村子,大家彼此都不认识,那里的老百姓就很热情的请你喝茶,拿烤的囊给你吃,不管是小孩还是老人,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还是很好客的。我们对那里的很多东西都有很深的印象,民族服饰也好看,那里的小伙子很强悍英武,女性也有一种很特别的美。有的画家还赶上结婚的场面,很丰富多彩,有画婚礼的,也有画新疆的巴扎(集市),各种卖小吃的,也有宏伟的大景色:雪山,草原,应有尽有,非常丰富多彩。我们艺术委员会说作为油画展览,还是以绘画语言的深刻性来要求,在选画上,制定规则上,都是以艺术绘画语言的美作为评审标准,不是说你画了生活,就一定是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你不但能发现美,还要经过概括,经过你手上的技巧和技术,把它呈现出来。
一个普通的画家,画了一个普通的新疆老百姓,它的意义在于:在普通的生活中去体会真正的民风和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小麦:从一个艺术家的视角来看,您认为这两次的新疆采风,包括创作和巡展的意义在哪里?
王沂东:有将近100多位画家集体来参与这个活动,不管是新疆自治区政府还是保利集团,都是想借这个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新疆的生活和新疆的民族文化。从艺术家的笔下,新疆的大好河山和老百姓的生存状态都会淋漓尽致的展现给大家。在这次参展的70多幅作品中,有很多都是表现新疆日常生活的,表现出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比如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和俄罗斯族等,所以这个展览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去新疆采风,搜集素材,体验生活,全身心的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然后发现自己有兴趣的题材,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有色彩斑斓的,也有画的很工细的;有宏伟的大场面,也有的表现了某一种独特的生活细节的。
很多人对新疆的风土人情还是很好奇的,因为它是中国土地上民族文化最有特性的西部文化的代表,西域有大沙漠那种荒无人烟的地方,也有莺歌燕舞的城市,也有高原的牧民生活,也有大草原,各种地域面貌和文化交织在一起,就像一首交响乐呈现给大家。画家就通过画笔把这些展现给观众,让观众和我们一起,领略新疆的大好河山和老百姓丰富多彩的生活,我想意义还是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