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 Yidong's
Art Online
|
News |
王沂东艺术在线 |
最新资讯 |
|
《苏醒》
——“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邀请展”开幕
2010-08-28 艺术兄弟网
|
(本网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8月28日 讯) 2010年8月28日由北京德美艺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歌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苏醒》——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邀请展”在上海世博园区主题馆开幕。艾轩、崔如琢、何多苓、何家英、靳尚谊、冷军、刘小东、罗中立、潘公凯、石冲、王怀庆、王沂东、夏星、徐冰、阎平、杨飞云、詹建俊这些中国顶级当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组成了一场华丽的艺术盛会,这次艺术盛会诠释了中国对国际化美学的重新理解。
“《苏醒》——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邀请展”邀请了纽约康奈尔大学教授Timothy Murray与康奈尔大学艺术史学博士杨心一及北京歌华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主任王昱东共同策展,借由“大户人家”的布展理念,彰显了此次展览深刻的学术价值。不但为观者带来了一次属于中国的经典艺术之旅,而且还揭示了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已经开始苏醒的现实。参展的艺术家都是中国学院派的领军人物,代表了中国现代艺术在当代的发展趋势。他们大部分受教于中国的两大美院—中央美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这两大美院被公认为中国最正统的学院机构,教授的是最为系统的学科知识。除北京以外,学院的艺术影响力也体现在罗中立和何多芩(四川美术学院)、潘公凯(浙江美院,现为中国美院)、闫平(山东艺术学院)的艺术作品中。学院的风格和训练提供给了这些艺术家们创作的基本养分和美学风格。
这些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帮助了中国人民在21世纪里重新定义自己的民族意识。当人们努力追求物质成功的时候,这批艺术家们却“充满了求知的欲望,用自己特殊的幽默方式天马行空般地追逐着美好的梦想”。(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他们不像电影《摩登时代》里面查理卓别林扮演的角色,也并不是在“中国制造”这个巨大的工业机器中可以随意被置换的零件。他们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表达了当东方与西方思潮通过敞开的大门在中华土地上相遇时,这两股思潮的冲击融合产生出一种睿智而强大的力量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枷锁。中国画派再也不是仅有的黑与白,它们充满了鲜明的色彩;中国的人体艺术再也不是让世人诟病的焦点;中国艺术家们也同样能够在中国画和油画里展示出女性胴体聪颖与性感的一面,用他们独到的眼光和丰富的经验。中国艺术家们尝试着以新的方式审视着现代生活,并通过他们的艺术作品诠释着当今社会上各种复杂的问题。
潘公凯那抒情水墨囊括了他早期在1950年任教中央美术学院时,课堂上提出的法国印象派那种幽默的颜色与笔锋。而与现实主义者冷军暗黑色创作的神秘女性主题作品所展示的表现力一样,同样充斥着优美大胆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刘小东作品的图像变换所触及的那种充满活力色彩的表现手法,给他展出的小驴一种柔情,同时把画家的新现实主义贡献与亨利布列松早期的电影“驴子巴特萨” 《Au Hasard Balthasar》(1966)里面那只让人怜悯的驴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艾轩那满怀希望的现实主义作品里面具有那种艺术觉醒的想象力,这和他本人从1969年到1973年艰苦的西藏劳动生活体会是分不开的。他的乡村经历是他源源不断艺术创作灵感的来源,这便有了他享誉全国的法国现实主义让.弗朗索瓦.米勒风格的藏族系列作品。王沂东却采用了中美混合的高度写实主义手法,戏剧般演绎了一个团结在红色民族精神周围的年轻乡村女孩和她那动人心弦的眼神。还有徐冰,现在是中央美院的副院长,他的新英语书法回国后在“中国现代艺术展,1989年”展出时一枝独秀。2007年,他的毛笔字新作“毛泽东和郎法罗的诗《蝶恋花?答李淑一》郎法罗《雪花》”同样让人感受到他幽默的求知欲。
此次展出的反映中国主流艺术价值和潮流的艺术精品,希望通过2010上海世博会这个平台,为这些艺术作品的展览经历增加不可磨灭和极为珍贵的一笔。因为所创作的艺术作品的题材大多都是描绘人物,贴近生活。这样不仅传承了世博关于艺术与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同时也赋予了世博口号中“更美好生活”新的意义。这次世博会让我们共同去创造一个更加美丽富饶,人们之间可以更加相互容忍与友善的和谐社会。文明程度不仅仅是用GDP来衡量的,更取决于艺术家们可以有多少充裕的时间来精益求精地创作以及有多少人能够悠闲自在地欣赏一幅深奥的抽象主义作品。展览将展至9月4日。(小麦)
|
|
|
中国式艺术(杨心一) |
|
《苏醒--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邀请展》包含了中国著名的艺术家共17人,看似把这些无论从风格还是题材上都不相关的艺术家以松散的方式组织起来,实则却不然。从参展作品角度而言,大部分作品是以写实风格加以人物题材为主。而从艺术家角度而言,长期以来,这些艺术家被国内外评论家冠以“学院”、“写实”、”官方”等称呼来总体概括他们的所有创作,但是《苏醒》这个展览试图展现除了这种”形式主义“的看法以外,他们所代表的另一种艺术本体论——呈现挖掘中国二十世纪现代艺术风格面貌及发展脉络。另一方面,这个展览也借由艺术的发展叙说中国的文化政治境况。近二十年,正是中国在政治、军事层面崛起的时期,同时期中国现代艺术的合法性变的显而易见,并且意义日趋非凡。它呈现了中国现代艺术在当代的发展及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面貌。
本展览所勾勒的中国现代主义艺术,包含了以靳尚谊、詹建俊、王沂东、杨飞云、艾轩、夏星、刘小东、徐冰、王怀庆等艺术家的主要艺术作品。他们大部分人受教于中国的两大美院——中央美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这两大美院被公认为中国最正统的学院机构,教授的是最为系统的学科知识。除北京以外,学院的艺术影响力也体现在罗中立和何多芩(四川美术学院)、石冲(湖北美术学院)、潘公凯(浙江美院,现为中国美院)、闰平(山东艺术学院)、冷军(武汉师范学院)的艺术作品中。学院的风格和训练提供给了这些艺术家们创作的基本养分和美学风格。
这些油画家的风格从写实、半具象、照相写实、抽象为主,特别是在抽象和半具象艺术家的作品里,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中国画的影响。与此同时,在这个展览中所呈现的中国画画家有工笔画派的何家英,以山水为主的崔如琢。他们和上述的油画家相比.其作品另成—个体系。
来自于悠久的中国文人画脉络,但是当我们把这两类作品并置时,中国画的美学观明显的渗透到油画里(如主怀庆、石冲);部分油画家(如靳尚谊、詹建俊)也曾受过中国画的训练;更为值得一提的艺术家就是徐冰,他的作品用中国书法的方式配以西方绘画的内涵,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展览希望藉由这些作品呈现出中国艺术的独立美学及体系是具有普遍价值的。它们的形式体系不是完全依照西方的,而是根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特殊环境所形成的。同时深刻反应了“学院”和“写实”等体系对艺术发展的正面积极意义。
|
 艾轩《圣山》
 艾轩《雪落在梦的边缘》
 崔如琢《山色苍茫酿雪天》
 崔如琢《山水柳袍青》
 何多苓《窗前》
 何多苓《俄菲利亚之二》
 何家英《蕉荫品茗图》
 何家英《丽人百合》
 靳尚谊《佩刀男子》
 靳尚谊《坐着的老人》

冷军《肖像之相——小唐》
 刘小东《小驴》
 罗中立《憩》

罗中立《岁月》
 潘公凯《翠影》
 潘公凯《新放》
 石冲《物语——水、空气和身体》
 王怀庆《立定》
 王怀庆《五扇窗》
 王沂东《冬天里的阳光》
 王沂东《一缕清风》
 夏星《夏至》
 徐冰《毛泽东和郎法罗的诗》
 徐冰《魔毯》
 阎平《传情》

阎平《听风》

杨飞云《静物与少女》
 杨飞云《无忧虑的年龄》

詹建俊《红枫》
 詹建俊《雪山松》
|